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3 00:40:39   浏览:948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教学[201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顺应时代要求,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提高我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现就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立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着眼优化教育结构和提高教育质量,遵循高等职业教育人才选拔和培养规律,促进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发挥个性潜能提供多样化选择。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逐步与普通高校本科考试分离,重点探索“知识+技能”的考试评价办法,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样化入学形式。逐步形成省级政府为主统筹管理,学生自主选择、学校多元录取、社会有效监督的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二、建立和完善多样化的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方式

  1.建立以高考为基础的考试招生办法。对报考高等职业学校的考生增加技能考查内容,招生学校依据考生相关文化成绩和技能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相关考试科目、内容、方式和录取办法由省级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确定。技能科目主要考查考生通用技术基础、职业倾向和职业潜能等内容,可由省级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组织统一考试,也可使用考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有关科目成绩或由招生学校组织校考。文化成绩可结合考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使用考生部分高考科目成绩或由省级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另行组织高等职业教育入学统一考试。

  2.改革单独考试招生办法。国家示范性、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和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等,可于高考前,在本地符合当年高考报名条件的考生范围内,单独组织文化和技能考试,并根据考生文化成绩和技能成绩,参考考生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择优录取。文化和技能的考试科目、内容、方式和录取办法由招生学校确定,并报省级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备案。进行单独考试招生的学校由所在地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鼓励技术密集型产业集中地区及高等教育相对发达地区,适度扩大单独考试招生的高等职业学校范围和录取规模。

  3.探索综合评价招生办法。办学定位明确及招生管理规范的高等职业学校的农林、水利、地矿等行业特色鲜明且社会急需的专业,可于高考前,在本地符合当年高考报名条件的考生范围内,依据考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招生学校、专业及规模由学校所在地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

  4.完善面向中职毕业生的技能考试招生办法。各省级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要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对口升高职的专业技能考试,进一步完善以专业技能成绩为主要录取依据的招生办法。要充分考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对中、高等职业学校的衔接要求,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升学需求,合理确定招生规模。

  5.规范中高职贯通的招生办法。高等职业学校要进一步优化面向初中应届毕业生的三二分段制和五年一贯制招生专业结构,以艺术、体育、护理、学前教育以及技术含量高、培养周期长的专业为主,合理安排招生计划。三二分段制学生完成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培养任务后,通过省级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组织的考试或经省级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授权的高等职业学校组织的考试的,可被有关高等职业学校录取。五年一贯制学生完成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学习任务并达到相关要求后,可直接进入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学习。

  6.实施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办法。对于获得由教育部主办或联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及以上奖项或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办或联办的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和具有高级工或技师资格(或相当职业资格)、获得县级劳动模范先进个人称号的在职在岗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经报名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实资格、高等职业学校考核公示,并在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公示后,可由有关高等职业学校免试录取。

  三、建立健全以省级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

  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事关考生切身利益、社会稳定和教育发展大局,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要以省级政府为主统筹管理和组织实施。各省(区、市)要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周密部署,抓紧制定配套政策和实施方案,并报教育部备案。要认真总结已有工作经验,充分借鉴国际国内有益做法,不断完善考试科目、内容、方式和录取办法,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选拔的科学性。要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确保公平公正。要全面深入宣传改革的意义和相关政策,争取各方理解支持,为改革平稳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教育部

2013年4月15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986年12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986年12月)

河南省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程君谷于今年逝世。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已补选张树德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同意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补选代表的代表资格的审查报告,确认张树德的代表资格有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86年12月2日




化工设计专有技术设计收费管理办法

化工部


化工设计专有技术设计收费管理办法
1993年2月19日,化工部

为提高基建项目的经济效益,推动设计单位在工程设计时采用新技术,促进新技术和设计专有技术的开发工作,特制订本办法:
一、设计专有技术是指运作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在工程设计中能提高生产力,简化制造工艺,缩短生产周期,节约原材料,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安全程度,降低工程造价等方面比原有技术或国内平均技术水平有所提高的非专利设计技术。
设计专有技术可以是设计单位自行合作研究开发的成果,也可以是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移植创新的成果。
设计专有技术应是已经在工程实践证明或经充分论证确保可直接应用于工程设计的技术。
二、设计专有技术的提供形式为基础设计或工程设计图纸或计算机软件等。
三、设计专有技术应由开发、移植的设计单位(具备甲、乙级设计资格,含部技术中心站)向部申报,经核准后方可收费。
部组织审定核准后的设计专有技术,由部通知各省(市)化工厅(局)和有关化工设计单位
设计专有技术每年组织审定一次,有效期为七年(以部颁发之日起计),对于到期后仍然符合第一条规定的,经申请后可延长收费期。
四、工程设计中采用设计专有技术时,按照技术转让暂行规定,应收取新技术使用费。
设计专有技术使用费应列入工程设计概算。
设计专有技术使用费的收费标准由部核定。
收费标准如下:
1.按新增效益提成,一般为新增效益(以可行性研究的数据为准)三年总和之1/3计算;
2.按节约投资效益的1/3计算。
3.按投资百分比(设计概算的3~5)计算。
五、设计专有技术可以由持有单位转让给其他设计单位使用,使用单位在工程设计中使用时,同样可收取设计专有技术使用费。拟多次使用的专有设计技术转让费可由持有单位和设计使用单位商定。
六、设计专有技术使用单位应保证所设计的工程在开车后达到设计的技术指标,由于专有技术本身的原因达不到设计技术指标时(按考核数据),使用单位应负责达标,在二次处理后仍不能达标时应赔偿建设单位经济损失。赔偿损失应以保证指标与实际指标之差值计算,根据实际指标情况各项赔偿金额总值应为专有技术使用费的50%~100%,情节严重的,部将通报批评,直至取消其设计专有技术收费资格。
七、各单位的专有技术应以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为原则。
八、化工设计专用技术申报应提供下列材料一式四份,并交纳申报费。 (1)化工部设计专有技术申报审批表(见附表); (2)设计专有技术内容简介(主要叙述:技术内容;主要特点;经济效益;国内、外技术水平比较); (3)合作开发的专有技术,应附有关单位间的合作协议; (4)用户评价证明或中试鉴定证明或部技术委员会论证可行的证明。
┏━━━━━━━━━━━━━━━━━━━━━━━━━━━━━━┓
┃ ┌─────────── ┫
┃ │ 申报 ┃
┃ │编号 ────────┃
┃ │ 批准 ┃
┃ └─────────── ┃
┃ ┃
┃ ┃
┃ ┃
┃ ┃
┃ ┃
┃ ┃
┃ ┃
┃ 化工设计专有技术申报审批表 ┃
┃ ┃
┃ ┃
┃ ┃
┃ ┃
┃ ┃
┃ 名称: ┃
┃ ┃
┃ ┃
┃ ┃
┃ 类别: ┃
┃ ┃
┃ ┃
┃ ┃
┃ 专业: ┃
┃ ┃
┃ ┃
┃ ┃
┃ 申报单位: (盖章) ┃
┃ ┃
┃ ┃
┃ 日期: 年 月 日 ┃
┃ ┃
┃ ┃
┃ ┃
┃ ┃
┃ 批准部门: (盖章) ┃
┃ ┃
┃ ┃
┃ 日期: 年 月 日┃
┃ ┃
┗━━━━━━━━━━━━━━━━━━━━━━━━━━━━━━
┏━━┯━━━━━━━━━━━━━━━━━┯━━━━┯━━━┓
┃名称│ │申报日期│ ┃
┠──┼──────────┬─┬──┬─┼─┬──┼───┨
┃类别│ │密│建议│ │编│申报│ ┃
┠──┼──────────┼─┼──┼─┼─┼──┼───┨
┃专业│ │级│核定│ │号│批准│ ┃
┠──┴────────┬─┴─┴──┴─┷─┴──┴───┨
┃ 申报单位 │ ┃
┠───────────┼─────────────────┨
┃ 技术持有单位 │ ┃
┠───────────┼─────────────────┨
┃ 技术合作单位 │ ┃
┠───────┬───┴─────────────────┨
┃ │1.用途及允许使用范围 ┃
┃ ┟─────────────────────┨
┃ 技 │ ┠
┃ │ ┃
┃ 术 │ ┃
┃ ├─────────────────────┨
┃ 内 │2. 主在技术指标 ┃
┃ ├─────────────────────┨
┃ 容 │ ┃
┃ │ ┃
┃ 简 │ ┃
┃ │ ┃
┃ 要 │ ┃
┃ │ ┃
┃ ├─────────────────────┨
┃ │ ┃
┃ │3.效果或效益 ┃
┗━━━━━━━┻━━━━━━━━━━━━━━━━━━━━━┛
┏━━━━━┯━━━━━━━━━━━━━━━━━━━━━━━┓
┃ │4.推广应用实例 ┃
┃ 技 ┟───────────────────────┨
┃ 术 │ ┃
┃ 内 │ ┃
┃ 容 │ ┃
┃ 简 ├───────────────────────┨
┃ 要 │5.附件资料目录 ┃
┃ ├───────────────────────┨
┃ │ ┃
┠─────┼──────────┬────────────┨
┃ 申 │申报单位意见 │ 合作单位意见 ┃
┃ ├──────────┼────────────┨
┃ 报 │ │ ┃
┃ │ │ ┃
┃ 意 │ │ ┃
┃ │ │ ┃
┃ 见 │ (盖章) │ (盖章) ┃
┃ │ │ ┃
┃ │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
┃ │ ┃
┃ 主管 │ ┃
┃ 部门 │ ┃
┃ 评审 │ ┃
┃ 批准 │ ┃
┃ 意见 │ ┃
┃ │ (盖章) ┃
┃ │ ┃
┃ │ 日期: 年 月 日┃
┗━━━━━┻━━━━━━━━━━━━━━━━━━━━━━━┛
填表说明
1.此表由填报单位按规定尺寸和格式自行翻印。
2.表中除“编号”,“批准部门”,“批准日期”“核定密级”,“主管部门评审批准意见”外,其余各栏由填报单位逐一填写。
3.本表要求打字,但填报单位负责人等签字盖章不得以打字代替。
4.申报单位是指具备甲、乙级设计资格的设计单位。
5.技术持有单位如与填报单位不一致,应附双方有关协议。
6.“允许使用范围”应注明是否可以在涉外工程中使用。
7.资料目录应填注成果所包括的全部技术资料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