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主席团和秘书长名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06:56:02   浏览:905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主席团和秘书长名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主席团和秘书长名单


  (2002年3月4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预备会议通过)

主席团(166人,按姓名笔划排列)
  丁石孙   丁关根   于永波(满族)    于均波
  于淑珍(女) 马开明(彝族)      马 军   马启智(回族)
  王云龙   王云坤   王乐泉   王光英   王 刚   
王兆虹(女) 王旭东   王 克   王怀远   王宋大   
  王忠诚   王 涛(女) 王家福   王维澄   王朝文(苗族)
  王瑞林   毛如柏   乌云其木格(女,蒙古族) 亢龙田   
尹克升   尹 俊(白族)    甘子玉   布 赫(蒙古族)   
  卢功勋   卢克俭(藏族)    叶文玲(女) 叶叔华(女)
  田玉科(女,土家族)   田纪云   史来贺   白成亮(哈尼族)
  白克明   冯之浚(回族)    冯苏祥   成思危   
曲格平   朱开轩   朱清时   朱添华   刘长瑜(女)
  刘方仁   刘汉章   刘亦铭   刘志艳   刘 玠   
刘明祖   刘 珩   江泽民   许嘉璐   孙鸿烈   
严义埙   苏 荣   李长春   李兆焯(壮族)
  李伯勇   李明豫(女) 李泽民   李建国   李经纬   
李玲蔚(女) 李铁映   李梦九   李淑铮(女) 李登海   
  李瑞环   李 蒙   李 鹏   杨长槐(侗族)   
  杨正午(土家族)    杨国庆   杨 忠   吴长淑(朝鲜族)
  吴阶平   吴官正   吴康民   吴瑞林   吴德馨(女)
  邱健行   何厚铧   何鲁丽(女) 何椿霖   邹家华   
汪家镠(女) 沈辛荪   宋德福   张丁华   张万年   
张立昌   张帼英(女) 张绪武   张皓若   陆佑楣   
阿木冬·尼牙孜(维吾尔族)      阿勒布斯拜·拉合木(哈萨克族) 
  陈光毅   陈丽龄(女) 陈奎元   陈铁迪(女) 陈难先   
  陈章良   陈焕友   陈滋英   奉恒高(瑶族)   
  范敬宜   林永年   林 墉   岩 庄(傣族)   
  罗尚才(布依族)    帕巴拉·格列朗杰(藏族) 周光召   
周 强   孟建柱   孟富林   赵志浩   胡亚芳(女,高山族) 
  胡光宝   胡锦涛   柳随年   侯宗宾   俞正声   
  姜春云   姜恩柱   洪绂曾   热 地(藏族)   
  贾庆林   顾秀莲(女) 顾昂然   顾诵芬   铁木尔·达瓦买提(维吾尔族) 
  徐有芳   高德占   郭金龙   郭振乾   陶驷驹   
  黄 菊   曹 志   曹伯纯   常沙娜(女,满族)
  尉健行   彭珮云(女) 彭楚政(土家族)     董喜海   
蒋正华   蒋洁敏   惠永正   程思远   傅全有   
傅铁山   童 傅   曾庆红   曾建徽   曾宪梓   
谢世杰   谢铁骊   虞云耀   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藏族)
  滕 藤   颜龙安

秘书长
  田纪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塞拉勒窝内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

中国 塞拉勒窝内共和国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塞拉勒窝内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


(签订日期1971年7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塞拉勒窝内共和国政府,根据两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决定自即日起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支持塞拉勒窝内共和国政府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斗争。
  塞拉勒窝内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两国政府同意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基础上,发展两国之间的外交、友好和合作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              塞拉勒窝内共和国
   外交部代部长               外 交 部 长
    姬 鹏 飞          索洛蒙·阿塔纳修斯·詹姆斯·普拉特
    (签字)                 (签字)

                      一九七一年七月二十九日于北京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死缓犯人与其他罪犯又共同犯罪审理程序问题的电话答复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死缓犯人与其他罪犯又共同犯罪审理程序问题的电话答复

1984年9月5日,最高法院研究室

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
对你院8月29日电话请示的死缓犯人与其他罪犯又共同犯罪审理程序的问题,我们认为:对共同犯罪案件一般应当坚持全案审判,但鉴于此案的特殊情况,可分别按照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被判处死刑缓刑的罪犯,因抗拒改造情节恶劣,查证属实核准执行死刑的程序和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关于处理罪犯在服刑期间又犯罪的程序处理。但在最终定案处理的时间上要相互照应,尽量求得一致。

附: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死缓犯人与其他罪犯又共同犯罪审理程序问题的电话请示
最高人民法院:
我省有一个原判死缓的罪犯,在死缓执行期间,伙同另外十三个犯人,挖洞越狱逃跑。现拟对该死缓犯人按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按“抗拒改造情节恶劣、查证属实”执行死刑;并拟对另外十三名罪犯起诉判刑。这两种处理分属于不同程序,究竟是合并一案处理,还是分开处理?我们经研究,拿不准,特请示你院。
1984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