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责任法》实务分析之“同命同价”/郭旺生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9 10:21:31   浏览:841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侵权责任法》实务分析之“同命同价”

郭旺生


  《侵权责任法》第十七条规定:“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
  侵权责任法的此条规定使同命不同价的问题,在一定范围内解决了,于是,有人便将其解读为同命不同价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但是,这种观点显然没有注意到此规定的适用范围—“同一侵权行为”。而且,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侵权责任法》虽规定在同一侵权行为中适用“同命同价”,但并没有明确规定,是要统一按城镇居民标准,还是以农村居民的标准。这是个法律适用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按照《侵权责任法》的精神,我认为,应该就高不就低。
  而饱受诟病的“同命不同价”来源于《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29条规定:“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换言之,在单个侵权行为造成单个损害的情况下,依然还是适用前述规定,为了缓解“同命不同价”造成的不公平现象,最高院《关于经常居住地在城镇的农村居民因交通事故伤亡如何计算赔偿费用的复函》明确答复:“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和被抚养人生活费的计算,应当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结合受害人住所地、经常居住地等因素,确定适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或者农村居民纯收入(人均年生活消费性支出)的标准。本案中,受害人唐顺亮虽然为农村户口,但在城市经商、居住,其经常居住地和主要收入来源均为城市,有关损害赔偿费用应当根据当地城镇居民的相关标准计算。”但这种法律适用是有范围的。
  综上所述,就现行法而言,同命同价的规定并未能完全适用于各个领域。(郭旺生)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修订印发河源市扶助残疾人实施办法的通知

广东省河源市人民政府


关于修订印发河源市扶助残疾人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修订后的《河源市扶助残疾人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残联反映。


二○一二年一月六日



河源市扶助残疾人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帮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共享社会物质文化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广东省扶助残疾人办法》和省府办公厅《转发省残联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11〕14号)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以下简称《残疾人证》)并且户籍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残疾人,按照本办法获得扶助;户籍不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可按照《广东省扶助残疾人办法》及有关规定获得本办法相应扶助。
第三条 教育入学。  (一)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教育经费列入教育事业经费,并随教育事业经费的增加逐年递增。每年征收的教育附加费,应当增加对残疾人教育的投入。  (二)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的学生按就地就近的原则,不得歧视其入学。对能适应学习生活的残疾儿童、少年,符合国家规定录取要求的残疾考生,普通小学、初级中等学校,普通高级中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必须招收入学,不得因其残疾拒绝招收。  (三)对考取全日制大中专院校及普通高中的残疾学生和特困户残疾人子女分别给予适当的一次性资助。对在市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有本市户口的残疾学生,政府每月给予100元生活补助,由市、县区政府各负担50%。  (四)各级公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应当接受符合相应条件的残疾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减免培训费用。减免费用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列支。
第四条 就业培训。  (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残疾人申请从事个体经营或申办私营企业的,应当优先给予办理。有关部门应当在经营场地等给予照顾,并按照规定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对申请个体行医的残疾人,符合办医条件的,有关部门应当优先核发证照。  (二)有条件的公办医疗机构应当优先安排具备执业资格的盲人专业按摩人员就业;对盲人开办的盲人按摩场所,有关部门应免收卫生费、排污许可证费和其他工本费。  (三)贫困残疾人首次从事种养业和加工业或个体经营的,各级政府应给予适当的启动资金,扶持资金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列支。  对兴办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养殖、加工等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并帮助、带动10户以上残疾人或残疾人家属创业且每户年收入1万元以上的,经当地残联核准后可由当地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  (四)政府部门和街道、社区应安排一定比例的公益性就业岗位解决残疾人就业,如卫生保洁、绿化、彩票销售、停车场和收费公厕管理及招聘基层组织专职委员等。  (五)本市行政、事业单位在招聘工作人员时,应优先照顾安排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就业。  (六)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残联所属的就业服务机构应当把有就业愿望与能力的残疾人列入培训计划,免费给予技能培训,并将有求职愿望的残疾人登记造册,免费办理求职登记或者失业登记,免费进行职业指导,优先提供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推荐就业等服务。  (七)对从事辅助性就业、庇护性就业的残疾人,收入未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水平的,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当地财政给予适当补贴,经费可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列支。
第五条 生活救助。  (一)民政部门对符合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残疾人,应确保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有重度残疾人的家庭给予政策倾斜(凭残疾证等级为一级、二级);对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符合政策的应当优先安排进敬老院(福利院)供养。  (二)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贫困残疾人、重度残疾人和一户多残的残疾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其个人缴费部分由县区财政全额负担。  (三)残疾人经批准修建或改建住宅,住房城乡规划建设部门应根据具体情况报政府批准减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四)因城市建设规划需要拆迁残疾人房屋的,在临时安置补助费、搬迁补助费、回迁地域、住房楼层等,有关部门要在国家相关政策许可的范围内给予残疾人适当照顾。  (五)政府实施的安居工程和廉租房,应优先照顾贫困残疾人,对低保户残疾人实行减免租金政策。  (六)经确认属危房的农村残疾人家庭住房,应列入农村危房改造范围,对于贫困家庭暂无自筹资金能力建设的,通过政府补助、帮扶单位扶持、村统筹等方式建设新房供贫困户居住。  (七)农村残疾人申请宅基地时,在服从城乡规划、村镇规划的前提下,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的,应当优先安排宅基地。  (八)各地要建立残疾人托养机构,有计划地实施重度残疾人托养,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逐步实行集中托养或实行居家安养或日间照料。贫困家庭的残疾人集中托养、居家安养或日间照料所需费用,由各级财政给予补助。  积极引导慈善组织和个人兴办残疾人供养、托养、康复等福利机构。对社会力量兴办残疾人服务机构,各级政府应给予政策优惠和扶持,并可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扶助残疾人。  (九)公安部门对残疾人及其配偶、子女办理户口迁移时,凡符合条件的应优先给予办理,并给予免收有关费用。  (十)贫困残疾人申办《残疾人证》进行残疾评定,评残机构应免收残疾鉴定费。  (十一)贫困残疾人家庭免缴生活污水处理费和生活垃圾处理费。  (十二)供电、供水部门对残疾人申请安装生产和生活用电用水应优先批准安装,并对贫困残疾人家庭给予减免安装费用。  (十三)残疾人家庭申请安装有线电视,凡安装地点与户口所在地一致的,应当优先安装并减半收取安装费用和管理维护费。  (十四)残疾人申请安装电话和宽带业务,电信部门应优先批准安装,并免收固定电话业务新装工料费、安装调测费等一次性费用,享受当地宽带接入同档费用的减半优惠。  (十五)每年“全国助残日”、“国际聋人节”、“国际盲人节”、“国际残疾人日”、“全国肢残人活动日”,残疾人所在单位应给相应类别的残疾人放假1天,并开展相关慰问活动。
第六条 康复医疗。  (一)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贫困残疾人家庭、重度残疾人和一户多残的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其个人缴费部分由各级财政负担。贫困残疾人入院治疗,医疗费中个人自负部分确有困难的可申请医疗救助金。  (二)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将白内障复明手术、精神病人治疗、肢体残疾人(偏瘫、截瘫、脑瘫、截肢、小儿麻痹后遗症、骨关节病)治疗及假肢安装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范围。  (三)医疗卫生机构对残疾人就医给予特殊照顾,乡镇卫生院、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一般诊疗费(包括挂号费、诊金、注射费、药事成本服务费)不高于10元,体检费优惠50%,床位费、检查费和手术费优惠20%。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免收普通挂号费(含普通检查费),诊金、注射费、体检费优惠50%,减收20%床位费、体检费和手术费,并实行挂号、交费、化验、取药等优先。  医疗机构对残疾人实行免费婚前检查。  (四)对接受康复医疗的贫困残疾人,由各级残联、卫生、民政和财政部门实施康复救助,救助标准由各县区制定执行。  (五)各级残联要加强对残疾儿童的抢救性康复工作。公办康复机构对接受康复训练的,6周岁以下免收康复训练费。听力语言、脑瘫、自闭症和智力康复训练儿童,到合法民办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纳入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范围,对家庭经济困难和有康复需求的贫困残疾人和对0-6周岁残疾儿童免费提供辅助器具和防护用品适配服务。  (六)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和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建设,各级基层卫生机构应当健全残疾人康复指导机构,对特困残疾人实施医疗康复救助,对重症入院的贫困残疾人实施特别救助。
第七条 社会保障。  (一)残疾人凭《残疾人证》可以免费进入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美术馆、展览馆、文化馆(室)、体育场(馆)、科技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公园、旅游风景区等公共场所(上述场所举办大型商业性文体活动时除外)。影剧院在“全国助残日”和国际各类残疾人日凭《残疾人证》对残疾人免费开放;对盲人、智力残疾人、双下肢重度残疾人,可以允许一名陪护人员免费进入上述公共场所。  残疾人持残疾人证免费办理图书馆借书证、阅览证。盲人读物免费寄送。  (二)残疾人外出乘坐车(船)可优先购票,运输企业应尽可能提供方便给予免费携带其随身必备的辅助器具。残疾人凭《残疾人证》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  公共停车场所免费给下肢残疾人停放代步交通工具。  (三)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积极为残疾人申领驾驶证、办理机动车牌证等业务提供方便,在办公、考试场所设置无障碍通道,优先受理、办理有关业务,减少残疾人等候时间。  (四)公共停车场应按总停车位2%的比例在方便残疾人通行的区域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位,比例不足一个的至少应设置1个残疾人专用停车位。公共停车场应当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位显著标志。  (五)文化、体育部门和残联应积极组织、指导残疾人开展文化、娱乐、体育等活动,培养残疾人文艺、体育人才,并免费提供训练、排练器材和比赛场馆。残疾人参加县级以上文化、体育、职业技能等竞赛、演出活动,所在单位应给予支持,其正常工资、奖金及福利待遇不变。对无固定收入的残疾人,组织者应当给予补助。对获奖的残疾人,给予适当奖励。  (六)市区及重点城镇新建、扩建、改建城区道路、公共建筑和住宅小区时,应按照有关规定建设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市、县区公共图书馆应设立视障人士阅读区和无障碍设施;交通运输、城市公共交通要加大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公共交通工具要逐步配置语音、字幕等无障碍设施。
第八条 法律扶助。  (一)残疾人的合法监护人和抚养人必须履行应尽的监护责任和抚养义务,禁止歧视、侮辱、虐待、遗弃、伤害残疾人。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做好残疾人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工作,协调有关部门依法查处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二)法律服务机构对残疾人申请追索赡养费、抚养费、劳动报酬、工伤赔偿、抚恤金,办理司法鉴定、公证等法律事务,应当优先受理。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优先给予法律援助。  (三)公诉案件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人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无须对其经济状况进行审查。  (四)残疾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需要提起诉讼,经济有困难的,可依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减免诉讼费用。
第九条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残联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不依法履行职责,应当给予残疾人扶助而未给予的,或者滥用职权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条 本办法所称贫困残疾人是指持有当地乡镇(街道)残联出具的残疾人贫困证明的残疾人。
第十一条 各县区可参照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有效期为5年。原《河源市扶助残疾人实施办法》(河府〔2007〕131号)同时废止。


关于进一步规范环保不达标生产企业名单定期公布制度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规范环保不达标生产企业名单定期公布制度的通知

环办[2010]4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

  为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发挥环境违法信息公开在推动公众参与、强化环境执法中的作用,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落实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有关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通知》(国办函〔2009〕116号)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环保不达标生产企业名单定期公布制度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协调部署

  各级环保部门要高度重视环保不达标生产企业名单定期公布制度的建设工作,切实将公众监督作为遏制环境污染、强化环境执法效果、促进企业改正违法排污行为的有效手段,结合本部门实际,统筹部署、扎实推进,制定配套措施,确保环保不达标生产企业名单定期公布制度规范化。

  二、明确公布主体,拓宽公布渠道

  各级环保部门在对辖区内排污企业进行日常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超标、超总量排污环境违法行为的,应主动公开环保不达标生产企业名单。上级环保部门在对下级环保部门监管范围内的排污企业进行专项执法检查或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超标、超总量排污行为的,可交由排污企业所在地环保部门公布环保不达标生产企业名单。

  环保不达标生产企业名单公布形式应以环保部门网站公布为主,未设立环保部门网站的,可在本部门办公地点设立信息公告栏、电子信息屏,及时公布环保不达标生产企业名单,相关信息应至少保留一季度。各级环保部门也可根据工作需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新闻发布会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布有关信息。

  三、强化工作机制,确保及时准确

  各级环保部门应按照依法执法、严格执法的要求,依照《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有关规定,规范本部门环保不达标信息认定、形成和公布机制。

  一是进一步完善环保不达标生产企业的科学认定机制。应以监督性监测报告、现场即时采样监测结果、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作为判定排污企业是否存在超标、超总量排污行为的主要依据,切实保证环保不达标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其中,使用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作为判定依据的,其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必须经环保部门验收并定期进行实验室比对监测和数据有效性审核。

  二是进一步健全环保不达标生产企业名单的信息形成机制。各级环保部门应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制定环保不达标生产企业名单的信息形成办法,明确部门内部职责分工,确保信息形成过程高效严谨、管理规范。

  三是进一步落实环保不达标生产企业名单的及时公布机制。各级环保部门应于环保不达标生产企业名单形成后20日内,采用适当的方式予以公布,原则上应保证每季度公布一次。

  四、规范名单信息,统一公布内容

  各级环保部门公布的环保不达标生产企业名单中应至少包括“企业名称”、“违法行为种类”、“污染物种类”、“发现途径”、“发现时间”五项内容。其中,“企业名称”为企业工商营业执照登记名称;“违法行为种类”分为超标排污和超总量排污两类;“污染物种类”为超标或者超总量排放污染物名称;“发现途径”为日常监督检查、专项执法检查(填报专项执法检查名称)、监督性监测和其他四类;“发现时间”为实施日常监督检查、专项执法检查、监督性监测的时间,其中利用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作为认定依据的,以相关数据生成时间作为“发现时间”。

  五、加强督促落实,发挥制度成效

  各级环保部门应及时采取措施,对名单涉及环境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处理或处罚并督促落实,对环境违法行为及时改正的,可采取适当方式予以公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部门应加强对下级环保部门环保不达标生产企业名单的定期公布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发现下级环保部门存在应公布未公布、违法行为认定错误或认定依据不充分的,应及时责令其改正。

  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部门于2010年5月31日前将环保不达标生产企业名单定期公布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报送我部。

二○一○年四月六日